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李勇教授项目获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学技术二等奖

发布日期: 2014-11-27

     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营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于2014年11月6日在合肥召开。本届科技奖共评出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澳门新葡澳京7906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李勇教授项目组“生物活性短肽的产学研集成研究”获二等奖。这个项目是澳门新葡澳京7906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从1996年开始,历时14年联合完成的。

近年来,以食用蛋白为原料开发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使低值蛋白资源高值、深度利用,并进一步带动食品、保健食品和医用食品等营养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国发展生物活性短肽食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李勇教授带领的项目组针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共性难题,以国内现有蛋白资源,特别是副产物蛋白资源为研究对象制备食源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短肽。采用多学科交叉方式,运用生物工程、营养学、毒理学等学科,针对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的食用安全性、生物活性作用、在食品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历经十几年的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被国际同行认可的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研发体系并实现产业化,使我国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研究和产业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出生物活性肽产品9项企业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开发出低聚肽HPLC标准检测方法应用于各类肽原料标准中,并被国家标准物质检测方法所采纳。玉米低聚肽成为我国首个食源性低聚肽类新资源食品。通过大鼠终生喂养试验证明了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发现海洋胶原肽可以延长大鼠寿命并抑制自发肿瘤的发生。

项目组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明确了生物活性短肽在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调节免疫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改善老年人学习记忆功能、促进皮肤伤口愈合、降血压、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建立以体外评价、细胞评价、动物评价和人体临床试验为手段的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基础研发体系;发明了“活性肽段逆向分离鉴定方法”,以蛋白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液-质联用为手段分离鉴定出产品肽片段组分,建立起不同肽原料标志性和功能性肽段组分与含量数据库,为开发食源性生物活性短肽终端产品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项目组出版两部学术专著《肽营养学》和《肽临床营养学》,科普专著一部《餐桌上的奇妙世界--肽:小分子大功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共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收录英文论文21篇(他引196次),总影响因子为55.753,中文论文62篇(他引362次),合计国内外被他引558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3次。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5名和硕士研究生18名。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海洋鱼低聚肽系列、大豆低聚肽、玉米低聚肽、乳清蛋白肽等9种产品;开发保健食品、临床营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美容面膜和食品等,形成食源性低聚肽产业链,开发肽类终端产品产值超过三十六亿元人民币,创造出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京大学澳门新葡澳京7906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201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