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澳门新葡澳京7906院长王陇德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的医疗卫生系统学者。王陇德历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厅长,1995年调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曾任协和医科大学和澳门新葡澳京7906兼职教授,2007年被聘任为澳门新葡澳京7906院长。由工作在第一线的医生到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卫生行政的高级官员,他将管理者的全局观、学者的严谨和医者的胸怀集于一身,形成了独有的人格魅力。
敏而好学 钻研不辍
今年62岁的王陇德略显清瘦,神采熠熠。祖籍会稽、出生成长在兰州,他的身上既带着南方人的儒雅温和,又有西北人的坦诚和热情。王陇德相对早慧,5岁便上学,中学时期成绩也十分突出,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一直希望能成为一位土木工程建筑师。然而,高考的发挥失常却改变了他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1964年,王陇德进入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学习,尽管此前对医学十分陌生,但凭借着极强的学习能力,他成为医疗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逐渐对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产生了兴趣和感情。当时,“文革”的十年浩劫已经在酝酿之中,高校的教学开始受到各种干扰,医学院的授课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只是打下了相应的基础。从此,王陇德开始了对医学不辍的学习和钻研。
1969年,王陇德从医学院毕业,经过国家分配,进入甘肃省防疫站工作。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许多知名的医学专家从一线城市被下放到相对艰苦和偏远地区。在王陇德工作的办公室里,就有当时闻名全国的北医“八大讲师”中的几名。这几位著名的医学专家,对王陇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的严谨、渊博和医生的胸怀、风采,深深感染了王陇德。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聊天的时候,王陇德却始终在学习英文和专业知识,向北京“下放”来的专家请教。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化的划分开始在他心中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好学、刻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当时的同事对王陇德最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他的好学,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时,办公室的领导鼓励王陇德“去试一试”。王陇德抽出时间复习了大约一个月,当年便考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攻读研究生,更为深入地学习流行病和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并于1983年获得流行病学硕士学位。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习期间,王陇德获得了赴美考察学习的机会,在美国癌症协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这段经历,对王陇德的研究和后来从事预防医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来自方法和研究理念上的训练。在美期间,他与美国医学科学院的一些专家合作,通过大样本比对,研究肿瘤形成与饮食的关系,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得到了严密的训练。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中美在预防医学研究上存在的差距,意识到中国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预防”的环节上。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王陇德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钻研不辍,即使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仍没有丢下对预防医学的学术研究,并以学术成果指导行政工作的开展,用行政工作的经验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由于工作的需要,他的学术研究不仅涉及医学专业的研究,也注重借鉴管理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经验,成为一名专业、行政两手都硬的管理者。
“从事卫生行政管理能帮助更多的人”
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毕业后,王陇德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甘肃工作。王陇德回到兰州后,很快开始临床医学研究。当时,西部人才十分匮乏,医疗条件也很落后,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王陇德,受到了甘肃省卫生厅的关注。当时的一位老厅长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王陇德对临床工作有着很高的热情,由于他医术高超、待人又非常和蔼亲切,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王陇德不舍得离开临床的岗位,几次拒绝了卫生厅的邀请。最终,在一次谈话中,老厅长语重心长地说,“做临床,治好的只是少数人的病,而做卫生行政,如果做好了,受益的将是一大批人。”这一席话打动了王陇德。他回忆起在甘肃省防疫站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感受到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等卫生行政工作在西部地区,有着更加根本和重大的意义。王陇德调任甘肃省卫生厅科教处工作,后历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厅长,扎根西部,在甘肃共生活、工作了44年,也由此开始了对卫生行政科学化管理的不断探索。